阅读历史 |

第532节(2 / 2)

加入书签

第1631章 :重组家庭的妈妈(1-6)

陆媛没办法只能进厨房,只是一张脸却是阴沉沉的。

“这殷音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就和老太太杠上了,居然还走了。”要不是这样,她哪里需要进厨房来掌勺啊。

饶是陆媛再不情愿,可她还是得做,谁让今日是她儿子的百日宴。

因为她们觉得有殷音这个免费的劳动力在,所以连厨师都没有请,现在殷音撂摊子跑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其他人,可不就得她这个大儿媳顶上。

而此时,殷音正开着车在回g市的路上,她之所以这么匆匆从那里出来,开车回城,一是不愿意再伺候朱家那一大家子,二是为了这辈子的儿子卫庭。

原主与丈夫是青梅竹马,从小原主就得丈夫妈妈,也就是前婆婆的喜欢。

长大后,原主就与丈夫卫安结婚,后来生下了儿子卫庭。

最开始的几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可在卫庭五岁的时候,卫安出轨了。

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长大后结婚,原主对卫安是有很深的感情,甚至在得知卫安出轨了,还想隐忍下来,一是为了自己,不愿意离开卫安,二是为了儿子卫庭。

奈何卫安一心想要让原主给小三让位,后来,原主不但被逼迫着离婚,连同儿子卫庭的抚养权也没有争取到。

原主无疑是爱卫庭的,可一来她之前是全职太太,没有出去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在争取抚养权这方面根本争不过卫安,二来卫家卫老太太还在,如果让卫庭跟着她,其实也不错。

于是原主就这么回了娘家。

原主的母亲生了两子一女,早已经成家,嫂嫂们对于这个嫁出去又离婚回来的小姑子是不喜欢的,哥哥们也听从妻子的话,于是原主在娘家也受到了排挤。

原主的母亲在原主回家的那一年,就为她安排相亲,想让她再婚,可原主心里一直记挂着儿子,而且因为卫安的出轨,对婚姻还带着恐惧,于是一直都在拒绝,因此也母亲,哥嫂都对她生了不少怨怼。

直到后来,原主搬出去住才好了些,但原主的母亲一直在致力于给原主相亲。在她看来,原主那个年纪就被离婚,是丢人的,所以为了面子,必须尽快将她再次嫁出去。

卫家这边,卫安与原主离婚后,很快就与小三结婚。

虽然小三有意针对卫庭,但碍于有卫老太太在,也没能得到。

只是没想到一年后,卫老太太得急病去了。

于是卫庭在卫家便也没有人护着了。

卫安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新妻子还有后来的一对龙凤胎上。

当时才六岁的卫庭就成为了一个外人,虽然不至于受到后妈的磋磨,但也过得不是很好,被排挤得像是外人般,又因此后妈时不时地挑拨离间,引得卫安见到这个儿子就时常呵斥。

因此,卫庭也养成了胆小,软弱,遇到委屈也只能默默忍受的性格。

在原主最开始去看他的时候,他希望原主这个妈妈能带着他离开,可原主没办法。

第1631章 :重组家庭的妈妈(1-7)

到后来,卫庭也不再央求妈妈带他离开了,只是小孩也肉眼可见地沉默和消瘦。

直到一年半前,卫安将卫庭送还给原主,原因是他如今的小儿子不喜欢和卫庭这个异母哥哥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原主心里是有卫庭这个儿子的,于是在卫安提出不要孩子后,原主就将卫庭带了回来,一起生活。

之后的一年时间,卫庭过得最开心的时候。

他不用和经常打他,骂他的爸爸和其他陌生人一起生活,而是和最爱他的妈妈一起生活。

但美好的生活还是在他们一起生活半年后改变了。

殷母一直孜孜不倦地给原主介绍相亲对象,原主对于这个从小就喜欢道德绑架的妈妈是畏惧的。

于是,原主就这么与人相看,之后就遇上了朱逸。

说实话,原主是没有什么结婚心思的,但那时的朱逸看上了原主。

朱逸长相平平,可他却喜欢长得好看的,而原主漂亮的容貌刚好就入了朱逸的眼。

朱逸在城市有房有车,还有一家小公司,这样的人,在原主家乡那种地方,是极好的结婚对象,虽然妻子去世,有两个孩子,但再娶一个没有结过婚的姑娘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朱逸愣是看上了原主。

于是朱逸开始追求原主,也到殷母那边刷好感。

在殷母心中,朱逸就是一个顶顶好的女婿人选,这样的女婿说出去,她这个丈母娘也面上有光。

于是,殷母死命地要求原主和朱逸在一起,更是故作苦口婆心地说这是为了卫庭。

没有完整的家庭,卫庭是不会快乐的,而且他还那么小,也需要一个爸爸护着,朱逸看着是个好的,肯定能好好保护他们母子。

而原主在朱逸的追求中,其实也对他有好感,于是两人就结婚了。

只是,婚后的日子,并没有原主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或者说最开始,表面上是美好的,但实际上……

朱逸给卫庭办理了转学,转到重点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五深小学,美其名曰,在这里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朱川和朱珠陪着,也有个伴。原主很感激,可她却不知道,卫庭在学校一直被两人霸凌,甚至他们还威胁卫庭不许说出来,不然就到爸爸面前告后妈,也就是原主的黑状,将后妈赶出去。

其实最开始,卫庭是不希望妈妈再婚的。因为以前无论是待在亲爸亲妈的家中,还是待在亲爸继母的家中,他都是不快乐的,他觉得如果妈妈再婚,他待在亲妈后爸的家中,肯定也是不快乐的。

可最终,在妈妈询问他意见的时候,他还是接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